逆全球化:中国会被迫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吗?

2023-02-02 18:10:03

义乌宣传册设计

中国不能没有世界

曾经有一句话:世界不能没有中国。

其实,反题也一样成立,而且更符合恰如其分,因为周延性不同。这就好比一个群,没有我群还是群,然后没有了群,我当然还是我,但是,退出了世界舞台,寂寞的是我们自己。

当然,世界不是张三,也不是王二麻子一个人说了算,老大与欧盟加在一起,也不能实现去中国化。我们要相信世界,相信人类的本性,对抗不是为了互相毁灭,说到底还是利益的合约,不然普京早就按下那个让全人类恐惧的按钮了。

面对美利坚和欧盟逆全球化的倾向,我们怎么办?

网上的专家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化。

一种是强调“自主性”,重返单一的全民所有制,构建自给自足内循环经济体系,权力高度集中,补掉农业、能源、高科技诸多战略资源上的短板,去迎接中国版的俄乌冲突。这是以强克强,以战止战的思路。

另一种是强化市场经济,彻底实行国际化管理,通过自贸区开出世界上最漂亮的负面清单,迎接外国资本的融入。这是老子的无为之道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藏有形于大同,让对手失去目标。

其实,这都是网红们的智力游戏,我们能做出的选择,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,不会是非此即彼的选择。

我们为什么离不开外贸?

我们现在的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内需不足。

内需不足是一个深刻的矛盾,而且将长期存在。内需不足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:第一是两极分化;第二是财政干预下的投资拉动;第三是外贸的前景。

首先是两极分化。

两极分化不完全是一个分配公平的问题,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,它必然引起有效消费的相对递减。因为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,这一部分人的消费相对于他们的资产总量是微不足道的。

按网上传播的招行公布的2020年报:富人群体(金葵花及以上客户)只有310.18万人,大约占零售客户总数的1.9%,却占了82.15%的存款。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,就很好地解释了,为什么消费刺激不起来。八月份银行居民存款高达110万亿,如此巨大的货币资产,不等于都是有效需求,因为大部分集中在富人手里了,老百姓想消费口袋里缺钱,富人不差钱,消费占比有限,这当然会引起经济上的需求不足。

再看投资拉动经济。

我们长期依赖投资拉动,地方列入政绩考核,很多项目是为了上而上,或者是长期项目,有人甚至建议要把2035年的项目计划拉到现在做。投资拉动换取了一个好看的GDP数据,支撑了财政收入,也稳住了国企的大盘,代价是长期以来,市场化经济的流动性严重扭曲,大量的三角债将很多中小微企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;老百姓的就业与收入都在承压,而六个口袋永远也追不上盖楼的速度,投资占比越来越大,居民收入在GDP的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,这是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。

这种拉动模式,以及根深蒂固的以财政经济为主导的内在逻辑,在房地产行业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。

第三个方面是外贸,进入WTO是我们的一张赢牌,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,也弱化了投资拉动经济所引起的需求矛盾。

我们一直有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说,其实,马只有一匹,这就是消费;投资是车厢,车厢越来越大,马是跑不起来的,而外贸是后备箱,通过向世界输出过剩产品,极大地化解了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。这等于说,如果外贸因逆全球化而收缩,消费之马很会承受不了越来越大的车厢,彻底累趴下。

所以,不是谁想关上国门就能关上国门,我们已经形成了对外贸高度依赖的格局,而中国制造并非不可替代,中国出局了,世界工厂还有印度和越南,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理由封闭国门,相反,必须拥抱世界。

自主性争议的本质

最近,专家们在争议自主性问题。

什么是自主性?其实就是主权经济,用大白话说就是不要让外国资本控制了咱们,失去了主权经济。这话说得也太正确了,太正确就成了一句废话,因为中国完全没有这个问题,有的恰好是完全相反的问题,是逆全球化后,中国制造怎么生存。

原因很简单,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。

在大数据的技术条件下,外国资本要想控制我们如此庞大的经济体,是零可能,多半要被反噬。

记得2016年的股灾,一些主流媒体说是境外资本恶意做空中国股市,这就是真诚的阴谋论,这种阴谋论特别适合被割了又割的韭菜们。

外资在中国股市的占比少得可怜,不到5%,中国又是外汇管制国家,谁能把中国股市从6000点一直打到3000点以下?难不成这个假想的境外资本躲过大数据的监测,把巨额美金兑换成了数十万亿人民币,或者长期潜伏,或者在6000点高位买入筹码,然后一路亏损地做空?股灾后期,连公安都介入了,跟真的似的,结果,的确是抓出了几个坏人,不过全是证监会的管理者,不是境外人士。股票跌成这样,还是有人敢无视法律。

张开双臂,不惧未来

既然中国的自主性并没有受到挑战,就不存在为了自主化放弃国际市场的问题,何况,我们在高科技产品上高讳莫如深依赖国际,国内经济内需不足的矛盾,也要通过外贸化解,所以,,在逆全球化的趋势下,我们只有一种选择,张开双臂,拥抱世界;这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的。

如果别人不待见呢?

老胡那个不对抗主义用在生意上,我觉得还挺靠谱:用老胡的方式表达:如果我们在生意上不“对抗”,双方你进我退,都要赚钱,那么,西方经济强国也很难逼中国做出一个退出全球化的对抗的姿态。

不是吗?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漳浦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国际资讯、体育健康、热点新闻、生活百科、教育科研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漳浦资讯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